一、市场走势
昨日,沪深两市双双收涨。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于3562.66点,涨25.87点,涨幅为0.73%;深成指收于15212.60点,涨201.24点,涨幅为1.34%;沪深300收于5144.04点,涨35.05点,涨幅为0.69%;创业板收于3560.05点,涨96.25点,涨幅为2.78%。两市成交12092.41亿元,较前一日交易量增加25.09%。小盘股强于大盘股。中证100上涨0.13%,中证500(详细,购买)上涨1.21%。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0个行业上涨。其中,电气设备、有色金属(详细,购买)、汽车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4.50%、4.26%、2.44%,银行、家用电器、休闲服务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0.85%、-0.89%、-2.81%。沪市有986只个数上涨,占比61.28%,深市有1670只个数上涨,占比66.93%。非ST个股中,110只个股涨停,6只个股跌停。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均上涨,其中,0只期指好于现货指数。
昨日,中债银行间债券总净价指数上涨0.06个百分点。
昨日,欧美主要市场普遍上涨,其中,道指上涨0.83%,标普500上涨0.82%;道琼斯欧洲50 上涨1.33%。亚太主要市场涨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数下跌0.13%,日经225指数上涨0.58%。
二、时事新闻
1、2021年7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连续15个月保持不变。
降准之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较于LPR的加点程度都会出现一定的下滑,代表了实际贷款利率有所降低。我们统计了自LPR改革后,每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较于LPR加点或减点的占比情况,一般来说贷款利率在LPR基础之上会有所上调,LPR加点的占比基本在70%以上。但是一旦降准之后,无论LPR报价有无变化,贷款利率加点的占比都会有所下降,对应的,贷款报价等于LPR或在LPR基础上减点的占比则有所上升。2019年9月、2020年1月和2020年4月的三次降准,LPR加点的占比分别下降了1.09、3.98和2.06个百分点。
从加点部分的贷款内部来看,加点的幅度整体也会也有所降低。把贷款利率按照相较于LPR加点的幅度进行划分,从下表可知,2019年后的两次全面降准,加点在1.5个百分点以上的贷款占比整体减少。而2020年4月的降准效果相对较弱,加点在3%以上的占比增加,但加点不足0.5%和1.5-3%区间的占比下降。此次效果不及前两轮降准,主要系2020年4月降准为中小机构定向降准所致。
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将会刺激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银行信贷投放规模料将有所释放。实体经济出于恢复发展、扩大规模、增厚利润等动机,对于资金的需求一直不弱,但面对较高的贷款利率往往会“望而却步”,此次政策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预计将会进一步刺激企业对于贷款的需求,银行也会因此增大贷款的投放。从历史数据来看,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同比增速往往走势背离,而这在一般贷款加权利率(不含票据融资、融资租赁和垫款的贷款,也不包括委托和信托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上体现更为明显。2014年底至2015年中、2019年底至2020年中,两次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下行均有带动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的提高。
2、Q&A:上万亿成交量已经一个多月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钱?好像2015年成交量上万亿也就不到二个星期?然后2015就挂了,2021都以为到了晚期,结果万亿成交量越来越普通,好像不到万亿都觉得不正常。
这个问题是一位投顾小伙伴提出来的。我们来看下具体的数据情况,从关于成交量方面的数据来看,当前沪深两市的成交量之和并未达到15年的高点。
图:沪深两市总体日成交额及股票总市值(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10/1/1~2021/7/21
比成交量更好用来衡量市场交易热度的数据应该是换手率,或者用成交量/总股票存量。
图: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股票总市值(单位:%)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10/1/1~2021/7/21
从成交量/总股票存量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的交易热度远远低于15年中时候的热情,甚至还低于20年7月份市场整体拉升时候的交易热情。看起来成交量金额上行是因为存量的股票市值在提高。
今年市场会像2015年一样出现暴涨暴跌吗?大概率不会。15年极端行情部分由于资金杠杆的快速上行及回落导致,当前市场融资余额占比稳定,目前没有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高。在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工业品通胀高位回落,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的环境下,今年下半年市场不太可能出现趋势性行情,但结构性机会丰富。
图:融资余额/股票总市值(单位:%)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10/1/1~2021/7/21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本机构及工作人员不存在直接或间接主动推介相关产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