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公募日报:一季度内地访客赴港投保156亿港元

一、行情回顾

昨日,沪深两市双双收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于 3030.25 点,涨幅为 0.48%;深成指收于 9318.47 点,涨幅为 0.40%;沪深 300 收于 3545.59 点,涨幅为 0.27%;创业板收于 1811.36 点,涨幅为 0.29%。两市成交7370亿元,较前一日成交额减少1.94%。小盘股强于大盘股。中证100上涨0.24%,中证1000详细购买上涨0.84%。

31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 27 个行业上涨。其中,通信、计算机、汽车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 2.08%、1.99%、1.91%,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农林牧渔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1.26%、-0.51%、-0.43%。沪市有 1566 只个数上涨,占比 71.64%,深市有 312 只个数上涨,占比 62.40%。非 ST 个股中,68 只个股涨停,12 只个股跌停。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涨跌不一,其中,全部期指好于现货指数。

▼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 日期:2024/6/18

昨日,中债银行间债券总净价指数上涨 0.06 个百分点。十年期国债报收 2.2537%,银行间 7 天质押平均成交于 1.89%,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收 7.2562。10 年期美债收盘在 4.22%。

昨日,欧美主要市场多数上涨,纳斯达克上涨 0.03%,标普上涨 0.25%;欧洲普遍上涨。亚太主要市场普遍上涨,其中,恒生指数下跌 0.11%,日经 225 指数上涨 1.00%,韩国综合指数上涨 0.72%。

 

二、指数涨跌

数据来源:Wind 日期:2024/6/18

 

三、新闻

宏观:超 4 万亿地方债新增限额近日全部下达至地方

6 月 17 日,福建省财政厅公开消息称,近日,财政部下达我省 2024 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 1824 亿元,比上年增长 3.7%。随着地方陆续收到第二批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今年 3 月份全国人大批准的 4.62 万亿元新增债务限额至此基本下达至省市。

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当下,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愈加依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资。而为了防止地方无序举债,中央对地方债采取限额管理,即在每年 3 月份全国两会期间由全国人大确定地方当年新增债务限额,财政部据此分配至 31 个省份、5 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然后各省份再层层将额度下达至市县。为了尽早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补短板等效益,近些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下,国务院会在上一年底提前下达当年部分新增债务限额,便于地方在当年初尽快发债。

财政部公开表示在 2023 年 12 月已经向各地提前下达了部分 2024 年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这也被市场称为 2024 年第一批(或提前批)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目前官方尚未披露具体额度,市场预估超过 2 万亿元(但不超过 2.7 万亿元上限)。

随着今年 3 月份,全国人大批准全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为 4.62 万亿元,在扣除提前批额度后,财政部会将剩余额度尽快分配下达至各省市,这也被称为第二批新增债券额度。整体来看,今年两批新增债务限额下达时间均晚于去年同期。

随着第二批额度下达,以及稳经济下中央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地方正加快发债进度。

数据来源:粤开证券 时间:2019/1-2024/5

今年前 5 个月,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合计发行约 1.45 万亿元,同比下降约 35%,完成全年新增限额(4.62万亿元)的进度为 31.31%,明显慢于去年同期。根据粤开证券研究院数据,今年前 5 个月广义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 6.7%,主要受电力详细购买、铁路、航空和水利投资拉动。不过地方基建成为拖累项,较为依赖地方财政的公共设施管理业和道路运输业投资低迷。

点评:

1.根据金融 40 人论坛年初测算,为实现 5%的 GDP 增速目标,今年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应该为 11.7%。今年以来制造业出乎意料高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压力,但尚不足以抵消消费增速超预期下跌的影响。用 2024 年前 4 月数据代替年初假定数值,重新测算,基础设施投资全年增速需达到12.7%,对应投资总额应该为 16.5 万亿元。根据今年的财政预算,满打满算,能够用于基础设投资的政府资金应该不超过 10 万亿元。大多数金融机构认为,能够使用的资金不超过 8 万亿元。市场普遍期待财政支出加码。

基金:2024Q1 内地访客香港保单保费为 156 亿港元,同比上升 62.6%

根据香港保监局,2024 年一季度,内地赴港投保的保费破三位数,达到了 156 亿港元,同比上升62.6%。今年一季度,友邦香港也实现了 43%的新业务价值增长。

按照香港保监局的统计,内地保单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 24%。

来源:香港保监局

点评:

来源:中信建投 时间:2010-2023

1. 2023 年,内地赴港投保的新单保费约 590 亿港元,其中储蓄型产品占比多达 60%。目前,储蓄型产品和健康险类产品仍是内地消费者主要青睐的两类产品,2024 年一季度,在内地访客购买的保单中,终身寿险、重疾险分别占已发出保单份额的 59%、30%,而储蓄型产品的占比仍在不断提升,一季度的同比增速更超过 100%。

2. 香港保险可期的收益率浮动空间、优惠措施、“报行合一”以及香港高才均是推动香港保险热潮的原因。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本机构及工作人员不存在直接或间接主动推介相关产品的行为。

大佬访谈
全球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