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顾
昨日,沪深两市双双收涨。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于 3071.38 点,涨 64.31 点,涨幅为 2.14%;深成指收于 9381.77 点,涨 226.70 点,涨幅为 2.48%;沪深 300 收于 3565.40 点,涨 54.29 点,涨幅为 1.55%;创业板收于 1797.31 点,涨 37.11 点,涨幅为 2.11%。两市成交 9184.47 亿元,较前一日交易量减少 3.03%。小盘股强于大盘股。中证 100 上涨 1.38%,中证 500 上涨 2.85%。31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 31 个行业上涨。其中,环保、机械设备、计算机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 5.67%、5.46%、5.10%,石油石化、煤炭、食品饮料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 1.23%、1.04%、0.44%。沪市有 2102 只个数上涨,占比 106.43%,深市有 2769 只个数上涨,占比 100.65%。非 ST 个股中,240 只个股涨停,23 只个股跌停。股指期货主力合约 3 个合约均上涨,其中,0 只期指好于现货指数。
▼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日期截至:2024/4/17
昨日,中债银行间债券总净价指数上涨 0.05 个百分点,中债国债全价指数上涨 0.08 个百分点。
昨日,欧美主要市场普遍下跌,其中,道指下跌0.12%,标普500下跌0.58%;道琼斯欧洲50下跌0.00%。亚太主要市场涨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数上涨 0.02%,日经 225 指数下跌 1.32%。
二、指数涨跌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日期截至:2024/4/17
三、新闻
1. 证监会表示市场上出现的“本次退市规则修改主要针对小盘股”的观点纯属误读
4 月 12 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证券交易所同步发布了修订后的股票上市规则,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的发布或对小盘股走势造成较大冲击,4 月12-4 月 16日中证2000(详细,购买) 下跌了 11.6%,4 月 16 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就分红和退市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本次股票上市规则修改,引入了分红不达标实施 ST 的安排。分红不达标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主要着眼于提升上市公司分红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重点针对有能力分红但长期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需要指出的是,ST 不是退市风险警示(*ST),主要是为了提示投资者关注公司的风险,公司如仅因此原因被ST,并不会导致退市,满足一定条件后,就可以申请撤销 ST。
这里所谓有盈利的企业,是指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值且母公司报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润为正值的公司。在判断实施条件上,只有当三年累计的分红比例(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年均净利润的 30%)和分红金额(主板为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分红金额低于 5000 万元,科创板和创业板为 3000 万元)均不满足要求时,才会被实施 ST。规则设置的条件,充分考虑了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大,部分企业仍处行业发展早期的特点。对于研发强度大(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15%以上)或研发投入大(三年累计在 3 亿元以上)的企业,即使分红未达到上述条件的,也不会被实施 ST。以 2020-2022 年度数据测算,沪深两市可能触及该标准的公司数量仅 80 多家。
证监会表示本次退市指标调整旨在加大力度出清“僵尸空壳”、“害群之马”,并非针对“小盘股”,在标准设置、过渡期安排等方面均做了稳妥安排,短期内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市场上出现的“本次退市规则修改主要针对小盘股”的观点纯属误读。
根据测算,沪深两市明年适用组合财务指标触及退市的公司家数预计在 30 家左右;明年可能触及该指标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约 100 家,这些公司还有超过一年半时间来改善经营、提高质量,2025 年底仍然未达标准,才会退市。市值指标方面,沪深两市当前仅 4 家主板公司市值低于 5 亿元,科创板、创业板暂无公司接近 3 亿元市值退市指标。
2. 国家发改委:加快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举措落地
事件:4 月 17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下午 3 时就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在会上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落实好近期出台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等政策,加快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举措落地。
关于发改委在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作用方面采取的举措:
(1)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安排 7000 亿元,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超过 2000 亿元,占全年比重超过 30%。
(2)完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初步筛选。今年专项债券规模为 3.9 万亿元。此前,发改委联合财政部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行业范围,并完成了今年专项债券项目的初步筛选工作,目前已推送给财政部并反馈给各地方,财政部正在对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等进行审核,各地也在提前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总的看,这批初步筛选通过的项目数量充足、资金需求较大,为全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
(3)推动 2023 年增发国债项目加快建设实施。今年 2 月,发改委完成了全部三批共 1 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下达工作,将增发国债资金落实到约 1.5 万个具体项目。目前,发改委已完成第一批 12 个省份督导工作,其他省份也开展了自查,年内还将组织开展第二、第三批督导。今天发改委还将组织召开全国 2023 年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通报项目进展和督导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整改,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 6 月底前开工建设。
关于特别国债发行的明确计划: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今后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同有关方面抓紧推动各项投资工作,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23 年增发国债等政府投资的重要带动和放大作用,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行动方案坚持目标导向、精准突破,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事关现代化建设、发展急需、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难事,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夯实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基础;坚持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用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障碍;坚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2024 年先发行 1 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在支持领域方面,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在组织实施方面,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资金保障,优化投入方式,加大监管力度,特别要尽快建设一批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具备条件的项目,同时我们还将抓紧推动出台实施相关的配套政策,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破解深层次的障碍,与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合力,确保行动方案明确的任务高质量地落地见效。
点评:当前时点再提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是因为财政面临收入压力,在支出力度增大且减税降费的背景
下,需要有新的开源手段拓宽广义财政收入;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发行审批更为灵活,这些特点或使其成为财政开源的重要手段。超长期特别国债作为一项重要的“稳增长”措施,短期内有利于推动经济回升、中长期也可以助力经济结构转型,为积极财政政策找到了平衡破题之策。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能采取完全市场化公开发行的模式,也可能采取定向+公募结合的模式,但无论模式如何,预计央行都会对特别国债发行给予充分的流动性支持。发行时点上,目前来看二季度可能是发行高峰。
特别国债的供给可能会对资金面形成一定的压力,具体影响程度还需结合货币政策来判断,预计央行会给予充分的流动性支持,因此不用过于担忧,去年四季度资金面大幅收紧的现象重演概率较低。但是,一季度经济基本面已经传递出阶段性回暖的信号,叠加财政发力,短期内债市或有调整,但中长期来看,经济温和修复、货币政策维持宽松、配置型机构缺票息资产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利率中枢后续仍有下行空间。降准的可能性正在不断抬升,或将在二季度落地,具体时点可能会结合特别国债发行节奏进行适度的前置。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