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谈证券类私募,回顾下业绩谈一下现状和感悟。不机械性的套数据,不废话。
2017年以来私募基金分策略收益率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区间:2017-1~2017-11
2017年私募整体业绩表现不佳,各策略的收益率也就是围绕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上下浮动2%-3%,大多数策略都在“吃土”,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与9月的表现大致相当,理由相当,不再赘述。时间推移并没有改善这一结果。只是有一点,股票策略因为11月中期以来的市场下跌导致股票型策略回撤显著,不能保持住之前遥遥领先的地位。
2017年以来私募产品业绩首尾差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私募业绩分化永远在常规演绎,首尾差大到不可思议。没人会关注垫底的,却常被高收益者所吸引。但是通常是超高收益的缔造者,时间证明只是幸存者偏差,难复制、难再现,冠军魔咒屡试不爽。
2017年1月-11月各个月私募前十在榜单上的存活月份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110个榜单位置中,83个基金只出现在1个月的榜单中,12只基金出现在2个月的榜单中,只有1只基金曾在3个月的榜单中出现。月排名如此,年排名亦然。私募榜单上的面孔常换常新,据此做做了解可以,但据榜单进行投资就不可取了。11月榜单是什么样子不重要,哪些上榜的公司值得我们关注,他们有什么 投资策略才比较重要,下面这张单子可以做做功课:
2017年以来股票型私募收益排名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证券类私募到底发展的怎样?
总拿私募大跃进的历史说事特别容易掩盖实情。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数量暴增只发生在2013、2014两年。此后便一落千丈回到六年前的水平,当然这里的数据不包括已经成立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注销的机构。
2003年-2016年每年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成立数量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
数据截止日期:2017年12月17日
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有证券类私募、股权类私募、创投类私募、其他类私募,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数量占比从2015年以来就连年下滑。
证券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
严监管导致私募营运成本上升,让一小撮人打消了成立私募的最初的梦想,而已经运作的私募没有赚到什么钱的事实也让尚未入行的新人重新掂量自己的实力。那在这种情况下还勇往直前者一定信心满满,着眼于长远,比如外资私募接二连三。
有人一说到私募规模突破10万,就激动万分,仿佛私募规模的增长已经超越了中国人的想象。股权私募规模不断增长倒是事实,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可是有起有落,跟着净值波动才符合常识。证券私募他们总体规模并不大,有的季度还会呈现负增长。
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截至2017年9月30日)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季度数据统计
表中资产规模:此处资产规模指私募基金运行表中填报的期末资产规模,新设立暂未报送运行表的,以募集资金规模为准。顾问管理基金主要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因此表中这两项可以合并。合并了之后也不到股权投资基金的一半。
有人说现在都12月了,还贴个9月的数据忽悠我。但是通过把历年数据都搬出来看,2017年9月30日公布的资产规模的计算口径可能更接近实际情况。以前统计的都是认缴规模、实缴规模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等到来年一月份再公布数据看的话,当然会有增长。因为我们感受到了增量资金进入头部私募的汹涌澎湃之势,当然有的增量资金是伪增量,他们只不过是在玩小私募和大私募之间腾挪转移的游戏。但是更多的投资者是在把钱交给专业的机构打理。企业也开始在把钱交给专业的机构打理,他们想享受专业化分工的成果。未来市场自然就是机构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较量。更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才会在市场博弈升级中胜出。散户会变成珍稀品种,韭菜终将成为历史,或者说有的机构投资者成了新任韭菜。
又听说某某私募调研了某某公司
这说明几件事情,私募公司本身很敬业,想拿一手资料。私募团队人手足够分工明确,在耗费精力管理产品的时候还能去到处走访。当然这也许会反映出私募机构对一些领域的关注度吧。但是更多人是想看看他们去调研了哪个公司。可是投不投又不会写在脸上。还是不要把时间都花费在这项研究上了吧,没有什么意义。
以上就是这个月对私募的一些情况的思考,希望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