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A股以创纪录的成交量和指数涨幅,迎来了国庆假期。
9月24到9月30的5个交易日是惊人且梦幻的,沪指拉升600点,大涨21.37%,创业板指暴涨42%。市场情绪被点燃,资金跑步入市。
国庆假期中断了境内市场的疯狂,不过A股休市期间,境外做多中国的交易持续火爆,港股与中概股继续飙升。
10月8日,A股将迎来国庆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以下,我们就来快速回顾下国庆期间境内外的大事,同时也展望下A股后市行情与操作。
假期大事回顾
外资做多中国,内资蓄势入场
首先,我们先看一看A股休市期间全球各类资产的表现。
由上图可见,国庆期间做多中国交易火爆,港股与中概股继续大涨。10月7日,恒生指数再涨1.6%,A50期指再涨2.9%。
国际投行陆续上调中国股票评级,对冲基金开始回补中国资产仓位。国庆期间看多中国的声音包括:
达里奥:如果中国政策制定者真能采取必要措施,我认为这一周可能会被载入市场经济史册,堪比马里奥·德拉吉宣布他和欧洲央行将"不惜一切代价"的那一周(欧债危机的转折点)。
贝莱德:鉴于中国股票相对于发达市场股票的折价接近创纪录水平,且存在可能刺激投资者重新入市的催化剂,短期内仍有适度增持中国股票的空间,将中国股票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超配。但目前来看,长期持谨慎态度。
汇丰:基于基本面,中国内地股票仍被低估了15%,将中国内地股票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超配。
高盛:上调中国股市至“超配”,并预计中国股市还有15-20%的上涨空间。
百达资产:本周我们告诉客户的是,如果你在中国什么都没投,你可能需要增加一些仓位。
总之,中国资产的低估与强烈的政策信号,使外资做多中国的热情不断升温。境外市场的部分中国相关基金一度遭遇爆炒。在日本上市的南方中证500指数ETF在9月30-10月4日数个交易日里飙涨逾10倍。
全球正涌起“抄底中国热”,现在,全世界都在等A股开盘。
与此同时,假期券商开户火爆,各方备战10月8日,政策提速加力,增量资金正待入场。
国庆假期期间,几乎所有券商都7*24小时营业,为新客户办理开户业务,为存量客户开通两融业务。券商IT部门也在进行业务扩容和测试工作。
另一边,上交所和深交所10月7日均开展了全市场连通性测试,为假期后交易运行工作做准备。
同时,10月8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
政策提速加力,增量资金入场的趋势正在继续。
当然,假期还有其他许多大事,比如中东紧张局势促使油价飙升,比如美国9月就业数据超预期带动美元、美债收益率上涨,美联储激进降息预期降温。但这些已非当前影响A股行情的主要矛盾。
当前A股走强的核心驱动力,是估值偏低叠加政策发力,外资增配中国以及赚钱效应驱使增量资金加速涌入。
看国庆期间外资的加仓动作,以及内资的入市热情,节后A股行情仍值得期待。
如何应对A股疯涨
保持合理的、让人心情舒适的配比
9月24日以来A股大幅且疯狂的拉升,使得市场上充斥着两种声音:
第一种声音,兴奋的看好牛市,认为能涨到4000点、5000点甚至6000点。
第二种声音,难以理解这种疯狂的暴涨,认为应该理性些,谨慎些。
这两种声音都有些片面,前者有点疯狂和盲目,后者则不太了解A股市场。
其实,牛市只是市场周期的一部分,熊市回撤,牛市赚钱,是很正常的投资规律,我们没必要过于情绪化的看待牛市。
可能因为此前长熊太久,亏钱效应太强,所以突然大涨的时候,一部分人乐疯了,一部分人吓怕了。
无论对于怎样的投资者,现在都应端正一个最基本的认知:
股票,就是一类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投资股票,就是来承担波动获取收益的。
只是2019到2021年的时候,大家认为只有高收益没有高风险。2022到2024年9月的时候,大家又认为只有高风险没有高收益。
如今,面对A股突然而剧烈的扭转,多数人或许需要些时间,更坦然的理解周期,更平和的进行投资。
在当前这种投资环境下,我们提醒投资者注意两种风险:
一、A股仓位过高的风险
这是行情转好时许多人常犯的错误,强烈的赚钱效应驱使投资者不断提升A股配置权重,当波动来临时,难以承受,以至追涨杀跌,铸成错误。
二、A股仓位过低的风险
上涨行情中,权益配比过低容易让投资者越涨越焦躁,以至于最终难以承担心理压力,高位加仓,铸成错误。
总之,现在保持合理的、让人心情舒适的国内权益资产配置权重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这个“合理的、让人心情舒适的”权重究竟是多少呢?这个答案就因人而异了,是每个投资者应该寻找的,适合自己的,那个贪婪与恐惧的平衡点。越是在高波动的行情阶段,让自己处在这个平衡点上就显得越重要、越安全。
后市是难以预判的,就像站在9月20日的时候,即便是想象力再丰富的人,也很难猜到接下来一周的光景。
现在,我们也猜不到A股能疯多久,疯完之后又会怎么样。
我们能做也应该做的,是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组合,以合理的配比,平和的心态应对投资中的变化。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提醒:
本文版权为好买财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