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开展资产配置?(下)

资产配置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了从了解自己、了解市场、设定目标、战略配置、战术配置、再平衡、回顾调整。上节我们说了前3部分,现在继续讲后面几个环节。

4、战略配置。

战略性资产配置是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个人的资产提前做出一个整体性的规划安排,其反映了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目标。通过确定各大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如股票、债券、大宗商品、海外、现金等,来建立最佳长期资产组合结构。

关于大类资产,这里做个简单科普,主要包括:实物资产、金融资产。

大类资产的配置技巧:

大类集中:聚焦于核心资产(股类、债类);

标的分散:以分散投资来降低波动(尤其利用低波动的资产);

非核心资产选择:考虑收益和低相关性;

进攻型资产和防守型资产的搭配;

长期投资的组合应该以股票类基金和股权类基金为核心资产(权益类资产在各类资产中表现最优异,在资产配置组合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认识这些大类资产,以及它们收益和风险的属性,还有个在资产配置中非常关键的概念------相关性。我们要尽可能找到相关性较低、甚至负相关的资产,进行科学搭配。

接下来,我们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战略配置模板:

【模式1】股债配置模型

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曾在他自身的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当中说到:“我们建议多数投资者可以按1:1配置蓝筹股和高等级债券”。

【模式2】防御+进攻的配置策略

◎防御资产:

稳健可持续的收益,即便遭遇市场波动,也能很好保护你的本金

1,降低进攻资金遭遇极端情况带来的冲击;

2,东方不亮西方亮,做收益的安全垫;

◎进攻资产:

尽可能获取更高收益

1,分享一些市场高收益的蛋糕,风口来了不赚白不赚;

2,增厚整个资产的收益(满足部分人对高收益的期待);

【模式3】“四笔钱”的配置策略

我们可以规划自己的人生四笔钱,以投顾和FOF产品为主,作为核心资产;另外也可以通过单基金(好买推荐单基金、或者通过工具筛选出的单基金),自建组合,还有特定的工具投资方式,持有一些其他资产,有把握的也纳入核心资产,没有把握的做卫星资产。

【模式4】核心+卫星的配置策略

就是除了股债搭配之外,在偏股资产内部,划分下:

核心资产:包含价值、成长,大盘、中小盘,以及其他美股、低估值定投策略等;

卫星资产:主要是一些长赛道资产(消费、医药、科技、高端制造、新能源)、短赛道资产、行业轮动基金、趋势交易基金、其他港股等资产。

5、战术配置

战术性资产配置是在大类资产比例基金确定的基础上,深入到特定资产的内部,进行更为完善的细节构造,同时根据对市场趋势的判断以及不同资产的收益变化,对组合进行适时调整。战术性资产配置更多地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强调根据市场的变化,运用金融工具,通过择时和选标的资产,调节各大类资产之间的分配比例以及内部的具体构成,从而达到管理短期的投资收益和风险的目的。

6、再平衡。

一个是,时间再平衡(主动的动态调节)。

定期调整:

①定量/定性的回顾、检视、评价,对基金进行优胜劣汰;

②资产配比(基金权重)的调整;

非定期调整:市场发生变化、自我发生变化(可能调整战略、战术)。

一个是,价格再平衡(被动的固定标准/规则调节)。

随着市场的波动,资产的价格也在变化,这个会导致它们的配比会偏离原来的设定,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启动动态的价格再平衡,定期、或按偏离度一次性调整到初始股债配置(机械做到了“低买高卖”)。

7、回顾调整。

我们投资就是为了在资金保值的基础上做到增值。那么,我们去评估一个投资组合时,就应该以组合业绩预期差作为切入点。

在构建组合时,我们已经明确了自己的风险与收益偏好,在选择标的时对产品的年化收益也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因此,我们的组合一段时间内能有多少的收益大家心中是有一杆秤的。

如果业绩与我们的预期相差不大,就证明这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组合风格契合市场,基金本身也没有出现重大问题;而如果发现业绩大幅偏离我们的目标,那么,这就需要分析问题出在哪里了。

做组合动态评估时,当发现了重大业绩预期差,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找出那些和构建组合之前相比,在构建组合之后发生的异常的变化,或出乎你意料的变化,从而对其进行重新评估,判断该变化是否会给你的投资组合的未来表现增加不确定性,是否会对基金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有哪项变化触及到了你的“逆鳞”,那就可以考虑更换基金或者小幅地调整资产配置比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