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第一,11月经济数据再次探底,“六大口径”数据全面回落:工业增加值同比2.2%,低于前值的5.0%;社零同比-5.9%,低于前值的-0.5%;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1.9%,低于前值的0.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0.7%,低于前值的4.3%;出口同比-8.7%,低于前值的-0.3%;地产销售同比为-33.3%,低于前值的-23.2%。其中工业和消费数据基本上回落至4-5月之后的最低;出口和投资创年内新低。
第二,工业增加值的构成中,采矿业没有趋势变化,同比甚至高于前值;制造业、公用事业回落幅度较大。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一直处于高增长区间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样大幅回落,同比由10.6%下行至2.0%,证明较强的预期并没有带来例外;二是汽车、智能手机的产量增速,均属于正增长区间骤然下行至大幅负增长,上述两个特征比较像是疫情这一供给端外生冲击的影响。
第三,消费呈现出类似特征,10月以来变化比较大的一则是与接触型的消费有关的,如餐饮、服装、珠宝;二则是受渠道约束限制的,如汽车、手机。同期疫情的升温和生活半径缩短是一个主要线索。我们用北上广深合并的地铁客运量代表居民生活半径,其在10月初处于3000万人次以上的高位,10月最后一周放缓至2700万人次左右;11月最后一周大幅回落至2000万人次以下。
第四,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是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下行,至-20%左右的区间;制造业投资小幅放缓,但仍有6%以上;基建投资继续逆流而上,单月同比接近14%。今年年内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增速相对较高的一是高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六大类);二是基建领域的水利、公共设施。
第五,内生调整趋势、疫情冲击、基数抬升的三重影响下,前期低位企稳的地产数据11月全线走低。其中新开工、施工同比年内首至-50%以下;销售同比再度回落至-30%以下的下半年新低。其中有一定基数因素,在前期报告中,我们提示“30城地产销售绝对量低位企稳,但高基数之下同比回落幅度较大”。从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看,单月增速也仍在继续下行过程中,其中自筹资金部分增速新低,是主要拖累;贷款部分11月增速亦有较明显回落。
第六,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较前值的5.5%上行,其中结构性分化尤为明显。代表学生就业的16-24岁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但25-29岁调查失业率上行幅度较大。其中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骤然上升,从10月的5.7%上行至6.2%,我们理解这一点与疫情冲击关系较大,同样情况在3-4月也曾经出现。
第七,客观看待11月数据的影响。由于11月下旬高频数据明显回落(见我们前期报告《11月下旬货运流量收缩》),市场对于疫情冲击下月度数据的下行已有预期,最终数据算是一个确认,其对权益和固收的定价影响均不会太大。偏低的数据实际上进一步凸显的系统性的扩内需政策的必要性。
第八,从G7货运流量指标来看,11月底是一个拐点,12月后中枢初步抬升。这对应着防疫政策优化虽然对应部分区域数据的波动,但就全国整体来看还是带来了居民半径的扩大,以及经济高频数据的企稳。对市场预期来说,后续更为关键的在于稳增长政策的空间,下一个观测点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
正文
11月经济数据再次探底,“六大口径”数据全面回落:工业增加值同比2.2%,低于前值的5.0%;社零同比-5.9%,低于前值的-0.5%;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1.9%,低于前值的0.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0.7%,低于前值的4.3%;出口同比-8.7%,低于前值的-0.3%;地产销售同比为-33.3%,低于前值的-23.2%。其中工业和消费数据基本上回落至4-5月之后的最低;出口和投资创年内新低。
工业增加值年内低点分别是4月同比的-2.9%,5月同比的0.7%,以及11月同比的2.2%。社零年内低点分别是4月同比的-11.1%、5月同比的-6.7%,以及11月同比的-5.9%。
出口的-8.7%是年内最低点,4月依然有同比3.5%,5月就恢复至同比双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为0.7%,低于4月低点时候的1.8%。
工业增加值的构成中,采矿业没有趋势变化,同比甚至高于前值;制造业、公用事业回落幅度较大。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一直处于高增长区间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样大幅回落,同比由10.6%下行至2.0%,证明较强的预期并没有带来例外;二是汽车、智能手机的产量增速,均属于正增长区间骤然下行至大幅负增长,上述两个特征比较像是疫情这一供给端外生冲击的影响。
11月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为5.9%,高于前值的4.0%;制造业同比为2.0%,低于前值的5.2%;公用事业增加值同比为-1.5%,低于前值的4.0%。
11月智能手机产量同比为-19.8%,低于前值的4.3%;汽车产量同比为-9.9%,低于前值的8.6%。
消费呈现出类似特征,10月以来变化比较大的一则是与接触型的消费有关的,如餐饮、服装、珠宝;二则是受渠道约束限制的,如汽车、手机。同期疫情的升温和生活半径缩短是一个主要线索。我们用北上广深合并的地铁客运量代表居民生活半径,其在10月初处于3000万人次以上的高位,10月最后一周放缓至2700万人次左右;11月最后一周大幅回落至2000万人次以下。
11月餐饮收入同比为-8.4%,其下行幅度加大是10月开始,9-11月同比分别为-1.7%、-8.1%、-8.4%。服装零售收入同比为-15.6%,大幅低于10月同比的-7.5%和9月同比的-0.5%。金银珠宝同比为-7.0%,大幅低于10月同比的-2.7%和9月同比的1.9%。汽车零售同比-4.2%,低于10月同比的3.9%和9月同比的14.2%。通讯器材零售同比为-17.6%,显著低于10月同比的-8.9%和9月同比的5.8%。
统计局亦指出,11月份本土疫情波及全国多数省份,居民出行减少、消费场景受限,非必需类商品销售和聚集型消费受到明显冲击[1]。
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是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下行,至-20%左右的区间;制造业投资小幅放缓,但仍有6%以上;基建投资继续逆流而上,单月同比接近14%。今年年内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增速相对较高的一是高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六大类);二是基建领域的水利、公共设施。
11月制造业投资同比6.2%,低于前值的6.9%;11月地产投资同比-19.9%,低于前值的-16%;11月大口径基建投资同比13.9%,高于前值的12.8%。
前11个月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2]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 六大类。
前11个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14.1%,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11.6%。
内生调整趋势、疫情冲击、基数抬升的三重影响下,前期低位企稳的地产数据11月全线走低。其中新开工、施工同比年内首至-50%以下;销售同比再度回落至-30%以下的下半年新低。其中有一定基数因素,在前期报告中,我们提示“30城地产销售绝对量低位企稳,但高基数之下同比回落幅度较大”。从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看,单月增速也仍在继续下行过程中,其中自筹资金部分增速新低,是主要拖累;贷款部分11月增速亦有较明显回落。
11月地产销售同比-33.3%,低于前值的-23.2%,重新回到5月以来最低。
销售有一定基数因素。在前期报告《11月下旬货运流量收缩》中我们提示:地产销售绝对量低位企稳,但高基数之下同比回落幅度较大。11月30大中城市日均成交面积为38.4万方,今年9-10月日均成交数据分别为43.9、34.8万方。值得注意的是,基数效应之下同比跌幅较10月继续扩大,其中二线城市同比跌幅录得-28.4%。部分城市二手房成交数据局部回暖。
11月地产新开工同比为-50.8%,低于前值的-30.1%;施工同比为-52.6%,低于前值的-35.1%;竣工同比为-20.2%,低于前值的-9.4%;土地购置同比为-58.5%,低于前值的-53.0%。
11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为-35.4%,低于前值的-26.0%;其中自筹资金部分增速为-38.8%,创年内新低;国内贷款部分同比为-30.5%,重新回到6-7月的增速水平。
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较前值的5.5%上行,其中结构性分化尤为明显。代表学生就业的16-24岁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但25-29岁调查失业率上行幅度较大。其中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骤然上升,从10月的5.7%上行至6.2%,我们理解这一点与疫情冲击关系较大,同样情况在3-4月也曾经出现。
11月16-24岁调查失业率为17.1%,低于前值的17.9%;25-29岁调查失业率为5.0%,高于前值的4.7%。
11月本地户籍调查失业率为5.5%,略高于前值的5.4%;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6.2%,显著高于前值的5.7%。今年初外来户籍调查失业率也一度从2月的5.6%超季节性上行至3月的6.3%和4月的6.9%。
客观看待11月数据的影响。由于11月下旬高频数据明显回落(见我们前期报告《11月下旬货运流量收缩》),市场对于疫情冲击下月度数据的下行已有预期,最终数据算是一个确认,其对权益和固收的定价影响均不会太大。偏低的数据实际上进一步凸显的系统性的扩内需政策的必要性。
在报告《11月下旬货运流量收缩》中,我们指出:11月下旬全国整车货运流量出现显著回落;代表城市内居民生活半径的地铁客运数据持续偏弱。11月全国十大城市地铁客运量日均值为2775万人,环比10月回落22.0%;代表跨区域人群流动的执行航班数量环比延续回落。11月国内执行航班日均值环比回落15.8%,8-10月环比增速分别录得-11.7%、-40.7%、-22.3%。区域疫情反复影响下城市间商务活动仍存在较大约束。地产销售绝对量低位企稳,但高基数之下同比回落幅度较大。
从G7货运流量指标来看,11月底是一个拐点,12月后中枢初步抬升。这对应着防疫政策优化虽然对应部分区域数据的波动,但就全国整体来看还是带来了居民半径的扩大,以及经济高频数据的企稳。对市场预期来说,后续更为关键的在于稳增长政策的空间,下一个观测点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区域疫情影响超预期,外部经济环境变化。
[1]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212/t20221214_1891026.html
[2]http://www.stats.gov.cn/ztjc/zthd/lhfw/2022/rdwt/202102/t20210218_1813452.html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郭磊宏观茶座,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