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回顾
1、基础市场
上周,沪深两市涨跌互现。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于3276.73点,涨38.50点,涨幅为1.19%;深成指收于9781.65点,跌52.80点,跌幅为0.54%;沪深300收于3772.52点,涨22.01点,涨幅为0.59%;创业板收于1913.97点,跌12.40点,跌幅为0.64%。两市日均成交1.076万亿元。总体而言,大盘股强于小盘股。中证100上涨0.38%,中证500下跌0.37%。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3个行业上涨。其中,银行、房地产、综合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4.04%、3.40%、3.01%,计算机、农林牧渔、国防军工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0.84%、-2.15%、-2.55%。
上周,欧美主要市场涨跌不一,其中,道指下跌2.66%,标普500下跌1.50%,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62%;道琼斯欧洲50 上涨3.31%。亚太主要市场涨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数上涨2.30%,日经225指数上涨3.41%,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上涨4.52%。
上周,中债银行间债券总净价指数下跌0.05个百分点。
2、基金市场
上周,国内权益基金涨跌互现,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0.05%,混合型和指数型基金平均分别下跌0.04%和上涨0.08%。QDII基金平均上涨0.91%。
上周,权益类基金表现较好的是创金合信积极成长A和易方达金融行业等;混合型基金表现较好的是中航新起航A和中邮核心主题等;等;QDII式基金表现较好的是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和华安德国30(DAX)ETF等;指数型表现较好的是南方中证银行ETF和天弘中证银行ETF等;债券型表现较好的是工银瑞信可转债和工银瑞信可转债优选A等;货币型表现较好的是建信月盈安心理财A和嘉实3个月理财E等。
二、近期焦点
1、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经济数据
2025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经济数据:
(1)一季度GDP同比5.4%,预期5.2%,前值5.4%。
(2)中国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7.7%,预期5.9%,前值5.9%。
(3)中国1-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4.2%,预期4.0%,前值4.1%。其中,中国1-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9.9%,预计-10.2%,前值-9.8%。
(4)中国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5.9%,预期4.4%,前值4%。
(5)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预期5.3%,前值5.4%。
【点评】
1、Q1 GDP同比5.4%。市场对于Q1经济数据偏强已有一定预期,最终读数比预期更强。分结构看,三产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而二产增加值增速明显抬升,主要在于年初财政资金落地和出口韧性对制造业的拉动;前期预期修复对需求端也有一定支撑。
2、服务业生产指数6.3%,比1-2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9.9%、9.3%、7.7%、6.0%,生产性服务业强于生活性服务业。
3、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3%,进一步走强。地产投资有所回落,广义与狭义口径基建、制造业投资均有所提高,预计三产中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投资也有提高。其中,制造业投资9.2%,较1-2月再度走高0.2Pct,设备工器具投资进一步走强至19.8%,结构上,重点行业广谱性偏强,仅电气和化工行业负增,后续需关注出口链企业的相关扰动。广义基建投资12.6%(+2.6Pct)、狭义基建投资5.9%(+0.3Pct),均有所上升,结构上电力(26.4%)、交运(4.7%)、水利(10.7%)行业增速均有提高,财政资金支出形成拉动。内需对冲是后续的关注点,预计会进一步强化资金落地与实物量进展。地产投资增速-10%,较1-2月回落0.2Pct,且新开工-18.1%仍在低位、施工面积下滑0.4个百分点至9.5%,地产投资端整体仍在磨底状态。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0.9%、销售额同比-1.6%,销售端降幅延续收窄,70城二手房价格环比降幅收窄但仍有下跌。整体看,地产量价平衡尚未达成,而近期高频数据有一定的收敛趋势,后续一方面关注出口链对地产的传导,另一方面关注核心城市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
4、3月社零同比5.9%,明显强于预期,这一数字整体偏积极,可能对今年的内需强度有一定反映。几个主要原因:(1)3月商品价格整体延续回暖,有一定贡献;(2)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强于去年四季度,可能反映一季度预期改善的拉动(小额消费的非耐用品和餐饮有所提振)、以及以旧换新类别(家电、家具、通讯器材、文化办公、汽车)。(3)限额以上相对更强,可能也反映了财政资金落地之下社会集团零售也有一定修复。不过,消费端后续扰动增多,一方面是出口链传导、耐用品补贴透支等因素,另一方面关注服务消费等政策抓手。内生性方面,今年Q1城镇居民消费倾向58.9%,低于去年同期,关注后续的修复路径。
5、不过相对于一季度数据,市场更关注二季度数据走势,尤其是出口情况,有两个关注点:
(1)关税信息层面,特朗普内部的制约因素开始增多,短期有金融市场、本国企业利益等,中期有经济和通胀走势,再往后有支持率和中期选举等,上周对各国全面对等关税+对华高额关税可能已是偏峰值的状态。但当前的多国暂缓和特定商品豁免等情况尚有不确定性,关注后续各国谈判进展,尤其是欧盟、日韩、东南亚等立场,不排除有所反复。
(2)出口影响方向,短期出口高频略有回落,关税对出口数据的影响后续可能加速体现,首先关注高额关税下我国对美出口增速走势,其次关注抢出口后的透支效应,然后关注美国与全球经济走势和价格因素对我国出口的潜在影响。
一季度数据也客观上为后续增速目标提供了一定的冗余,降低了政策预期。而二季度看,出口对基本面数据形成拖累,经济量价的同环比可能有所收敛,关键在于外需回落和财政效应各自传导的相对速度。
(来源:Wind)
2、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讲话
2025年4月16日,鲍威尔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进行演讲与问答,表达了偏鹰派的态度。以下是其讲话与问答实录。
在美联储,我们始终专注于国会赋予我们的双重使命目标: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尽管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有所增加,但美国经济仍处于稳固的地位。劳动力市场处于或接近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已经大幅下降,但略高于我们 2%的目标。
谈到最新数据,我们将在几周后获得第一季度 GDP 的初步数据。目前掌握的数据表明,第一季度的增长速度已从去年的稳健步伐放缓。尽管汽车销量强劲,但总体消费者支出似乎增长不大。此外,第一季度强劲的进口反映出企业试图赶在潜在关税之前采取行动,预计将对 GDP 增长构成压力。
家庭和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情绪大幅下降,对前景的担忧加剧,这主要反映了贸易政策方面的担忧。全年外部预测正在下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经济将持续放缓,但仍将保持正增长。我们正在密切跟踪最新数据,因为家庭和企业将继续消化这些进展。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今年前三个月,非农就业人数平均每月增长 15 万。虽然就业增长相对于去年有所放缓,但低裁员率和较低的劳动力增长率使得失业率保持在较低且稳定的范围内。与此同时,职位空缺与失业求职者的比例一直略高于 1,接近疫情前的水平。工资增长持续放缓,但仍超过通货膨胀率。总体而言,劳动力市场状况良好,大体上处于平衡状态,并且不是通胀压力的重要来源。
至于我们的价格稳定任务,通货膨胀已从 2022 年中期的疫情高峰显著缓解,且未出现通常伴随降低高通胀努力而来的痛苦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的进展继续以渐进的步伐进行,最近的读数仍高于我们 2% 的目标。根据上周发布的数据进行的估计显示,截至 3 月的 12 个月内,总体 PCE 价格上涨了 2.3%,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类别后,核心 PCE 价格上涨了 2.6%。
展望未来,新政府正在四个不同领域实施重大的政策变革:贸易、移民、财政政策和监管。这些政策仍在不断演变,它们对经济的影响仍然高度不确定。随着我们了解更多信息,我们将继续更新我们的评估。迄今为止宣布的关税上调幅度远大于预期。经济影响也可能如此,这将包括更高的通货膨胀和更慢的增长。基于调查和市场的短期通胀预期指标均已大幅上升,调查参与者指向关税。在很大程度上,长期通胀预期的调查指标似乎仍然稳如磐石;基于市场的盈亏平衡通胀继续接近 2%。
随着我们对政府政策变化的理解更加深入,我们将更好地了解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而更好地了解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关税极有可能至少会暂时(temporary)导致通货膨胀上升。通胀效应也可能更持久。要避免这种结果,将取决于影响的规模、它们完全传递到价格所需的时间,以及最终保持长期通胀预期稳定。
我们的义务是使长期通胀预期保持稳定,并确保物价水平的一次性上涨不会演变成持续的通胀问题。在采取行动履行这一义务时,我们将平衡我们的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双重使命,同时牢记,没有价格稳定,我们就无法实现惠及所有美国人的长期强劲劳动力市场状况。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面临具有挑战性的局面,即我们的双重使命目标处于紧张状态。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将考虑经济距离每个目标的差距有多远,以及预计弥合这些各自差距的潜在不同时间范围。
(来源:Wind)
三、好买观点
1、股票型基金投资策略
随着美国对等关税最强冲击波过去,本周市场窄幅震荡,观望情绪浓厚,成交额降至低位。结构方面,国家队屡次护盘下沪深300等权重指数表现较好,内需和自主可控方向逐渐修复错杀,危机短暂解除后AI方向回暖,6G等概念有所表现。国内方面,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和3月份经济数据,在政策利好释放和春节效应下,数据整体偏强,不过相对于一季度数据,市场更关注二季度数据走势,尤其是出口情况。海外方面,市场逐步消化关税影响,意识到对美股的影响仍大,美股仍处于抛售潮中,黄金继续创新高;而随着日本、意大利等国开始和美国谈判,美国短暂豁免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对等关税,非美股市情绪修复。
对国内股市而言,对等关税的不确定性恐仍要维持一段时间,而国家队对于股市的托底意志坚决,市场窄幅震荡的概率较大,后续观察4月底政治局会议情况、降准等新的政策落地情况、A股年报情况。考虑到不确定性仍存,建议投资者多看少动,有配置的维持配置,没有配置的可以等形势更加明确后再做决策。相对而言,我们对国内股市看法较其他股市更为乐观,对A股看法较港股更乐观。结构上关注科技成长资产的低位机会,内需消费继续重视。
2、债券型基金投资策略
上周中债总财富指数收于245.7497,较前周下跌0.04%;中债国债总财富指数收于246.667较前周下跌0.07%,中债金融债总财富指数收于246.1104,较前周上涨0.01%;中债企业债总财富指数收于246.0893,较前周上涨0.02%;中债短融总财富指数收于207.1302,较前周上涨0.04%。
中债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显示,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43%,上行3.22个基点,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65%,下行0.75个基点;银行间一年期AA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1.36个基点,银行间三年期AAA级企业债收益率下行0.48个基点,五年期AA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0.74个基点,分别为1.81%、1.89%和2.01%,一年期A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1.74个基点,三年期A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3.52个基点,五年期A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2.11个基点,分别为1.89%、2.02%和2.11%。
上周债券市场维持窄幅震荡,在曲线极度平坦的情况下,当前市场利率的空间受制于政策利率的下限。我们认为,在降准降息实际落地之前,整体收益率曲线下行的空间受限。短期内,资金面偏紧的问题仍在,降准降息的实际落地也需要在关税冲突局面降温后,以实际的经济数据来决定。
整体来看,在中美关税冲突短期内无法完全解决的预期下,债券市场长期收益率向下仍是后续债券市场的主要逻辑。在此逻辑之下,此前“择机降准降息”窗口或随时开启,“宽货币”政策是支持内需的必要举措。在等待货币政策落地的休整期内,当前是债券的左侧布局窗口,久期策略相对占优。关注本周LPR和MLF报价。
3、QDII基金投资策略
面对关税的不确定性,国际投资者纷纷减少风险资产配置,增持债券、现金和黄金,短期股票型QDII基金或继续承压,但不排除各国和美国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提振股市信心。对于港股而言,由于美国主要目的是孤立中国,短期内国际资金对港股的兴趣不太可能重燃,而欧洲、印度等市场存在较好的分散配置价值,非美股市的相对表现会更好,但出口依赖度高的外向经济体如越南除外。
债券型QDII基金是当下较好的选择,一方面债券有避险属性,建议投资者选择到期时间短、信用好的品种,另一方面美国通胀压力延续,利率或维持在高位更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