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政策基本符合预期 | 好买市场周报

好买说:上周,沪深两市双双收涨。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于3372.55点,涨51.65点,涨幅为1.56%;深成指收于10843.73点,涨232.49点,涨幅为2.19%;沪深300收于3944.01点,涨53.97点,涨幅为1.39%;创业板收于2205.31点,涨34.91点,涨幅为1.61%。两市日均成交16558亿元。总体而言,小盘股强于大盘股。中证100上涨1.47%,中证500上涨2.63%。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6个行业上涨。其中,有色金属、国防军工、计算机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7.08%、6.96%、6.74%,房地产、综合、石油石化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0.91%、-1.03%、-1.49%。

一、市场回顾

1、基础市场

上周,沪深两市双双收涨。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于3372.55点,涨51.65点,涨幅为1.56%;深成指收于10843.73点,涨232.49点,涨幅为2.19%;沪深300收于3944.01点,涨53.97点,涨幅为1.39%;创业板收于2205.31点,涨34.91点,涨幅为1.61%。两市日均成交16558亿元。总体而言,小盘股强于大盘股。中证100上涨1.47%,中证500上涨2.63%。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6个行业上涨。其中,有色金属、国防军工、计算机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7.08%、6.96%、6.74%,房地产、综合、石油石化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0.91%、-1.03%、-1.49%。

上周,中债银行间债券总净价指数下跌0.08个百分点。

上周,欧美主要市场普遍下跌,其中,道指下跌2.37%,标普500下跌3.10%;道琼斯欧洲50 下跌1.40%。亚太主要市场涨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数上涨5.62%,日经225指数下跌0.72%,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上涨1.55%。

2、基金市场

上周,国内权益基金普遍上涨,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涨2.86%,混合型和指数型基金平均上涨2.13%和2.06%。QDII基金平均上涨1.42%。

上周,权益类基金表现较好的是前海开源沪港深非周期A和富国创新趋势等;混合型基金表现较好的是招商优势企业和华夏核心科技6个月定开A等;QDII式基金表现较好的是南方香港成长和南方香港优选等;指数型表现较好的是华宝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和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等;债券型表现较好的是南方昌元可转债A和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等;货币型表现较好的是红土创新优淳A和红土创新优淳B等。

二、近期焦点

1、两会如期召开,新一批促经济政策落地

总量政策表述整体符合预期,结构上科技再次成为重点。央行以“总量宽松+结构优化”双轨发力,择机降准降息降低融资成本。财政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此外,为提振消费,给予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有望落地。债券市场科技板,扩大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设立航母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超预期举措有望提振市场信心。

货币政策总量与结构双轮驱动,释放稳增长信号。潘功胜行长明确释放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信号,强调总量 与结构双重发力。在总量层面,央行将择机降准降息,当前存款准备金率和结构性工具利率仍有下行空间,旨 在通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维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实现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目标的匹配。 这一表态显示央行对当前经济复苏动能不足的前瞻布局,尤其是通过总量工具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和内部需求疲 软的压力。结构层面,央行强调对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普惠小微等领域的定向支持,并计划扩大再贷款规模 至 8000 亿—1 万亿元,体现“精准滴灌”思路。此举既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也有助于避免“大水漫灌”带来 的金融空转风险。 

债券市场创新与科技金融改革深化。央行将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作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通 过三类主体: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私募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商业银行可通过发债 补充科技贷款资金,成长期科技企业可发行中长期债投入研发,头部私募机构则能通过长周期债券匹配硬科技 投资需求。这一创新不仅拓宽了科技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更通过制度设计如风险分担、成本优化等方式解决 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的融资痛点。结合再贷款政策优化,科技板与再贷款形成“直接+间接”融资组合拳, 有望引导社会资本向早期、长期、硬科技领域倾斜,加速“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形成。 

汇率政策定力与跨部门协同增效。潘功胜重申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一贯性,强调市场决定汇率与防范超调风 险的平衡。在当前全球货币环境分化、美欧货币政策错位背景下,央行明确反对投资壁垒政治化,传递出保持汇率弹性与稳定的双重信号,旨在维护外资对华科技投资的信心。同时,政策协同成为关键词:金融与产业政 策“有保有控”的配合,如限制过剩产能信贷、贴息、风险补偿机制,以及央行与证监会的资本市场稳定合作。 这种协同既有助于提升政策传导效率,也反映宏观治理从单一工具向系统化调控的升级,但需警惕跨部门协调 成本过高可能导致的政策滞后效应。 

证监会三大改革释放强信号。吴清发言表示“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筑牢股市健康发展 根基。”以制度优化吸引长期资本、以严监管净化市场生态,直指当前资本市场痛点。引入社保等“耐心资本” 既可以缓释短期波动风险,亦有望破解科技企业长周期融资困局;强化严监严管虽能加速劣质企业出清,却可 能短期抑制市场活跃度,需平衡合规成本与创新空间。改革组合拳通过制度适配性提升与资金结构优化,推动 资本市场从“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型,长期观察市场化改革深度与监管弹性的动态校准。
(来源:Wind)

2、美国经济数据延续走弱

2月非农数据较上月有所上行,表现略低于市场预期,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15万(预期16万)。2月数据面临扰动因素较多,数据公布前市场预期分化较为大,联邦政府裁员、冻结招聘、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与极端天气拖累等因素对就业市场皆有扰动,部分机构给出了极低的市场预期,因此15万的新增就业人数信号相对偏积极。其次,1月新增非农向下修正幅度较小,综合过去三月新增就业人数合计较修正前高8万人,调整后的近三月平均新增就业处于健康水平。

结构上,教育保健依旧是就业最重要的支撑项,对就业的贡献超50%,而此前热度较高的零售业与政府部门就业下滑明显。具体来来看,政府部门就业的收缩主要与DOGE部门的裁员有关,数据显示,上个月联邦政府职位削减达62,242个,而2024年1月至2月的裁员总数仅为151个。而零售业和休闲酒店业就业下滑或与罢工和天气的影响相关;建筑业就业边际有所修复;制造业新增就业近月涨跌互现。

2月失业率(U3)上升0.1个百分点至4.1%,数据高于市场预期。劳动市场供需皆有所下行,供需缺口整体有所收窄。供给端来看,劳动参与率62.4%,较前值下降0.2pct,参与人口减少38.5万人;需求端来看,劳动力就业人数减少58.8万。U6失业率(考虑了因经济原因而选择兼职的人数等)8%,较前值上行0.5%,为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结构上,重返劳动力市场人数与永久性失业人数对失业率上行贡献较大,且主动离职的人亦有所增加,或反映就业市场的降温迹象。

2月非农时薪环比0.28%,表现基本持平预期,较上月0.48%明显下行,同比为4%(前值3.9%,预期4.1%),时薪温和降温与失业率数据信息一致。周度工作时长34.1小时,同比下降0.2小时。结构上,行业薪资表现分化,制造业、金融活动与批发业薪资增速领先。

本月数据好于数据公布前市场担忧的极端情况,整体就业市场尚具备一定韧性,市场整体偏向正面解读。但政府裁员、贸易政策与财政预算不确定性等是近期影响美国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部分影响可能尚未在2月非农数据之中完全体现,初申和续申失业金人数均显著上升,仍需继续跟踪。失业率的上行、薪资增速放缓与永久性和主动性失业人数增加等结构变化带来的降温预期对市场情绪有所扰动,因此,数据公布后市场表现有所反复且分化明显,美股快速上行,美元与美债利率先下后上后基本回归前值,仍需关注类滞胀逻辑的演绎。
(来源:Wind)

三、好买观点

1、股票型基金投资策略

基本面:本月除DeepSeek和哪吒持续发酵外,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阿里财报和资本开支超预期是新增的积极点。万科方案可能成为化债范本。市场对消费强刺激预期下调。实体经济有亮点但难言拐点已至:一二线城市地产销售价格环比走强,非服务业PMI持续处于扩张区间,汽车销售处于高景气区间,企业开工意愿仍显不足。宏观环境整体趋缓,海外方面,俄乌停战、美国通胀和关税政策均有所反复,美国优先投资政策、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对市场造成扰动,国内政策以观望和留后手为主,降息降准尚未落地。

资金面:两融资金重新活跃,市场日均成交额保持在1.8万亿左右。

估值:当前股权风险溢价处于均值至往上1倍标准差之间。横向对比看,A股、港股在全球股市中仍然具备吸引力。

投资建议:由DeepSeek、宇树机器人、比亚迪等带动的中国科技创新近期呈多点开花态势,底座大模型和应用交相促进AI快速进展。科技突破带来估值提升的宏观叙事,有利于风险偏好上行,但不应忽视整体宏观经济的修复进展,包括化债、地产、消费等,从当前高频指标看,有一些积极变化,但难言已到拐点。虽然宏观经济亮点不多,但一轮产业趋势带动的牛市持续性值得期待。建议对A港股维持超配。行业方面,结构上积极把握科技行情,考虑到在科技行情里面分化非常大,变化也很快,主观基金很可能跑赢,建议采用主观基金。方向上重视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智驾的机会。除科技外,消费和医药的机会值得重视,寻找估值低和有政策刺激的交集。

2、债券型基金投资策略

上周中债总财富指数收于243.34,较前周下跌0.30%;中债国债总财富指数收于243.93较前周下跌0.42%,中债金融债总财富指数收于244.11,较前周下跌 0.14%;中债企业债总财富指数收于244.33,较前周下跌 0.03%;中债短融总财富指数收于206.43,较前周上涨 0.06%。

中债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显示,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为 1.5547%,较上周上行 9.5 个基点,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 1.8%,上行 8.5 个基点;银行间一年期 AAA 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 1.06 个基点,银行间三 年期 AAA 级企业债收益上行 3.11 个基点,五年期 AAA 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 6.87 个基点,分别为 2.0914%、 2.11%和 2.191%;一年期 AA 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 1.17 个基点,三年期 AA 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 4.61 个基 点,五年期 AA 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 10.37 个基点,分别为 2.2427%、2.3717%和 2.5445%。

此前一周债市有企稳迹象,但近一周再次回调。2 月中旬以来,央行流动性投放相对谨慎、资金价格维持 高位,且权益市场受科技股拉动和民营企业座谈会影响有所回暖,债市承压较明显,行情波动也明显加大,债券收益率全周整体上行,收益率曲线走平,中短端利差以及同业存单期限利差一度出现倒挂。

整体来看,近期资金面偏紧,加上股市表现强劲,对债市带来一定的挤压。此次债市调整尚未引发显著赎 回潮压力,利率上升使得融资节奏放缓,银行负债缺口逐步收窄,将减缓债市调整压力。最新数据显示基本面 仍然偏弱,经济持续回升也需要低利率环境。随着债市调整和收益率的反弹,债券的配置价值也在上升。

3、QDII基金投资策略

对于港股,港股行业和公司结构更优、外资首选,A股恐有虹吸效应,A股老经济成分更多,因此港股优于A股。参考美股过去2-3年牛市结构,科技进展和股市行情均存在较强的马太效应。考虑到本轮行情南下资金为主,外资存在较大的加仓空间,港股虽短期上涨较多,上涨后估值尚不算夸张,看好港股在今年维度有持续表现,但波动可能加大。

对于海外,美股近期在交易美国经济滞胀,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导致“美国例外”论面临重新审视,美国对欧洲的态度也促使欧洲加大财政刺激力度、重塑国防体系,非美地区的风险资产或迎来重估机会。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1
大佬访谈
热门资讯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