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顾
昨日,沪深两市双双收跌。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于3368.70点,跌1.28点,跌幅为0.04%;深成指收于10643.82点,跌5.26点,跌幅为0.05%;沪深300收于3919.36点,跌12.94点,跌幅为0.33%;创业板收于2139.90点,跌5.58点,跌幅为0.26%。两市成交11543.05亿元,较前一日交易量减少8.26%。小盘股强于大盘股。中证100下跌0.41%,中证2000上涨1.18%。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1个行业上涨。其中,综合、农林牧渔、汽车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2.11%、1.64%、1.23%,有色金属、公用事业、银行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0.35%、-0.43%、-1.45%。沪市有1447只个数上涨,占比64.28%,深市有2032只个数上涨,占比70.09%。非ST个股中,82只个股涨停,9只个股跌停。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涨跌不一,其中,2只期指好于现货指数。
数据来源:Wind 日期:2025/3/26
昨日,欧美主要市场普遍下跌,其中,道指下跌0.31%,标普500下跌1.12%;道琼斯欧洲50下跌0.77%。亚太主要市场涨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数上涨0.60%,日经225指数上涨0.65%。
二、指数涨跌
数据来源:Wind 日期:2025/3/26
三、新闻
1. 金价持续攀升,多只黄金ETF规模增长超百亿
上周,国际金价冲高3050美元后小幅获利了结。伦敦现货黄金收于3023美元每盎司,国内AU9999黄金收于707元每克。近年来,黄金因其稳定的避险属性,成为投资者在不确定经济环境下的首选资产。ETF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凭借其高流动性和低交易成本,成为黄金投资者的重要渠道。
近一年来,黄金ETF的合计规模增长超500亿元。其中,多只黄金ETF的规模增长突破百亿元,华安黄金ETF、博时黄金ETF、易方达黄金ETF规模分别增长220.6亿元、105.2亿元、104.7亿元。
从资金净流入情况来看,多只黄金ETF近一年净流入超过50亿元,其中华安黄金ETF净流入约142.4亿元,易方达黄金ETF、国泰黄金ETF和博时黄金ETF的净流入分别为72.2亿元、67.6亿元和65.1亿元。
此外,净值的增长也为基金贡献了部分规模。华安黄金ETF近一年靠净值增长增加了78.2亿元的规模,而博时黄金ETF、易方达黄金ETF、国泰黄金ETF则分别靠净值增长增加了40.1亿元、32.5亿元、17.2亿元。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Wind
点评:
在近年来的金融市场中,黄金一直被视为避险资产。然而,直接投资黄金往往面临着存储、保险和流动性等问题,传统的黄金投资方式可能并不高效。因此,越来越多的资金选择通过ETF间接投资黄金资产,借此达到更便捷和高效的投资目的。
ETF作为一种能够追踪标的资产价格的金融工具,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透明性,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黄金的交易成本。与传统的黄金现货或期货交易不同,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黄金ETF,便捷地获取黄金资产的市场表现。此外,ETF的基金单位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买卖,具备与股票相似的交易方式,这使得投资者可以随时进出,提升了资金的流动性和操作灵活性。
黄金价格上行是由多因素推动的:
一方面,全球各国央行是重要的黄金需求方。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各国央行购金大幅提升,全年达1082 吨;2023年继续保持净购入,全年达1037吨,成为最强劲的需求支撑点;2024年购金同比继续有所增长,全年达1045吨。虽然金价上涨可能会影响各国央行对黄金的需求,但净购买的长期趋势如果保持不变,将构成中长期金价向上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央行已连续4个月购金。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应对通胀和美元信用风险,央行延续购金节奏,为供需紧平衡的黄金提供了需求端的强力支撑。
另一方面,货币体系重构的进程也是黄金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几年,美国财政和贸易赤字的恶化等多重因素,动摇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黄金作为货币外的共识,就成为货币体系重构进程中的香饽饽。
除了基本面逻辑以外,在海外资产波动加剧、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的背景下,黄金的配置需求也会受到青睐。黄金与其他大类资产存在弱相关性甚至负相关性,可以帮助客户的投资组合真正意义上做到风险分散和风险对冲。
2. 美国3月消费者信心大幅下滑,经济悲观预期加剧
美国会议委员会(The Conference Board)发布的3月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反映未来收入、商业和劳动力市场预期的“前瞻性预期指数”跌至65.2,创下12年来最低水平。会议委员会指出,若该指数长期处于80以下,通常预示着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增加。
这份调查还显示,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总体评估也在恶化。3月“现况指数”降至92.9,较2月下降了7.2点,已是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华尔街日报此前调查的经济学家原本预计该指数为93.5,实际结果低于预期,反映出经济信心的脆弱性。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The Conference Board
调查中,受访者在开放式问题中的回答揭示出当前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议题:通胀依然是核心焦点,但与此同时,对贸易政策和关税的担忧也明显上升。
自特朗普政府重启“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市场担心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贸易摩擦。虽然相关政策尚未全面实施,但消费者已经开始担心其对物价、就业以及整体经济信心的负面影响。
尽管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整体偏向悲观,但劳动力市场的部分数据表现相对稳定。数据显示,3月有33.6%的受访者认为“工作机会充足”,与上月持平;认为“工作难找”的比例从2月的16%小幅降至15.7%。
不过,这种微弱的改善并未显著提升整体信心。消费者对劳动力市场的“感知”改善,并不代表对未来收入和就业前景的“信心”提升,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能正是当前市场信心脆弱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