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川剧变脸式的关税政策,让资本市场坐上了过山车。
继10%的基准关税正式生效后,特朗普将对华总关税已上调至145%,那这是什么概念,你出口一件成本100块的产品,落地美国就要交高达145块的税,相等于你辛辛苦苦做的一单,关税却还比货要贵。
不过美国政府相关网络平台11日晚悄然发布信息,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豁免所谓“对等关税”。然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对电子产品的豁免只是暂时的,这些产品将被纳入半导体关税。
而特朗普周日又表示,他将在下周宣布进口半导体的关税税率。
那么问题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变脸,这波对等关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会对哪些行业的投资产生重大影响呢?
这轮关税风暴,谁最受影响?
我们先来看出口的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5,246亿美元,其中光是机电设备就达2,182亿,占了差不多一半,其他还有纺织494亿,杂项制品646亿,全部都是中流砥柱选手。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202504
我们来看A股的上市公司,电子行业对美营收占比11%,家电占比9%,汽车机械设备占比也有7%,那这说明了什么,高端制造最受影响。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202504
先拿某国产机械龙头来说,自家的美国营收需要依靠大陆,印尼和墨西哥工厂拼产线,对等关税实施后,印尼工厂和大陆工厂的关税,将大幅提升,对销往美国的产品规模和毛利,都是直接的打击,按照其过往在美国市场,7%的营收占比来看,预估折损4%到5%左右。(虽然获得90天的豁免谈判期,此处估算仍按照极端风险下,对等关税实施的背景)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202504
我们再看消费电子这头,某消费电子龙头企业,2023年年报显示境外业务营收占比高达90%,从细分业务看,消费电子营收占比高达85%,其中美国某代工巨头的订单,直接撑起了七成江山,本来,出口上按照free on board的模式做生意,理论上关税应该对方来掏,但实际上呢,其实还是要双方来协商,如何去分担额外的成本。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202504
其实苹果那头也并不轻松,那供应链都是经过多年的挑选和合作,沉淀下来的,这就好比米其林大厨遇到调料涨价,那突然要换供应商,谁能够保质,质量和效率呢,那做出来的味道保不齐让老饕掀桌。
谁更离不开谁?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美国这么做,中国是不是真的就被踢出局了?
其实不然,中美出口的本质,并不是卖不卖的出去的问题,而是谁更离不开谁,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重点,供应链的依赖关系。
今天的全球制造业,早就是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一部苹果手机可能涉及几千个零件,其中30%的全球制造产能其实都在中国,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中国制造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三张底牌:
第一是能源优势,中国一年发电量9.3万亿度,超过美日欧三个国家加总,这是制造业低成本高效率的根本;
第二是人才红利,中国拥有大量的,70分到80分的中高端工程师,人才能将技术规模化铺开,别人派一个工程师出去,成本可能高达200万,咱这20万就搞定,做得还不比你差;
第三是供应链的集成能力,什么叫做调料不对,厨子都没辙,这就是美国现在的痛点,关税能收,但链子却接不起来了。
当然还有很多受影响较小的行业,比如说公用事业食品饮料环保服务,这些基本没什么对美业务,那还有一些内需导向型的行业,替代出口的行业,以及掌握卡脖子技术的龙头公司,比如说像化工行业的龙头公司,那做的是MDI,那这种材料其实全球就几家能产,而中国则是首屈一指,这类企业被替代的可能性约等于零。
要管好钱先做好人
所以说,中国制造并不是依靠补贴活着,而是真正靠底层功夫站着。
最后投资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风暴中,更重要的是需要找到自己的船和舵,确定性才是穿越周期最可靠的锚,记住这张表,我们可以通过配置稳扎稳打。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