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股票市场风云突变,此前长牛的美股遭遇大跌,而中国资产尤其是港股表现亮眼。
截至3月20日,纳斯达克指数全年下跌8%,标普500指数下跌3.7%,而沪深300指数上涨1%,恒生指数大涨20.7%,恒生科技指数更是暴涨30.6%。
那A股、港股、美股当前怎么看呢?
A股和港股为何走牛?
国内金融周期和技术进步有改善迹象。
桥水创始人达里奥曾经提出大国竞争的5种力量理论,这套理论可以比较好地用来解释大类资产之间的价格变动关系。达里奥提出的5种力量是:金融周期、国内秩序、地缘政治、自然灾害和技术进步。我们看到,对于中国而言这5种力量近期都有改善迹象,尤其是在金融周期和技术进步方面。
· 金融周期已走过拐点
首先在金融周期上,去年9月的政策转向,就是采用更多逆周期调节措施来修复经济动能,这标志着中国的金融周期迎来了政策拐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基调在后续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3月的两会上得以延续。此外,在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消费、资本市场等关键领域,高层也释放出积极宽松的态度,显示出政府部门打破通缩螺旋和托底经济的决心。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截止日期:20250320
· 技术进步取得突破
其次在技术进步方面,DeepSeek的横空出现,标志着中国在和美国的AI竞赛中差距缩小,而这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小院高墙”的技术封锁下,中国可以通过算法工程上的创新实现技术进步,扭转了中美AI竞赛的战况,意味着中国不仅留在了桌上,而且拥有重要的发言权。中国科技类资产由此迎来价值重估。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截止日期:20250320
· 其他环境较为稳定
在其他方面,A股和港股都迎来了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比如,在地缘政治上,特朗普上台后对于中国的打压比预想的要更温和,关税上目前加征的比例是10%,而此前市场预期的是60%,而且特朗普政府不仅对中国加征关税,对于墨西哥、加拿大以及欧洲,都发动了无差别的关税贸易战,相对来说对中国的影响就变得更小了。
在以上积极因素的共振叠加下,A股和港股迎来了一段上涨的时期。
当前国内牛市处于什么阶段?
去年9月开始“政策牛”,春节至今为“科技牛”。
中国资产的走牛,可以从去年9月底开始算起。彼时,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稳住楼市股市,高层提出一揽子刺激经济举措。市场将此视为政策转向的信号,投资者信心大振,股市企稳回升。随后,市场在政策预期的博弈之间震荡调整,但投资者的交投热情一直高涨,A股日均成交额保持在1.5万亿元以上。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政策牛”。春节期间,来自中国的大模型DeepSeek爆火,加上宇树人型机器人带来的关注,引发投资者对于中国科技取得突破的做多热情,港股率先上涨,A股在春节后也发力猛攻,“科技牛”成功接力“政策牛”。
当前为政策底到盈利底的拔估值阶段,后续期待业绩提升的主升行情。
复盘我国股市的运行历史,存在着“政策底”-“市场底”-“盈利底”的牛熊转换规律。例如,A股08-09年、12年底、15-16年、18-19年的牛熊转换,均遵循了从政策底到市场底、再到盈利底的传导过程。这背后的逻辑是预期到现实的落地、是估值提升带动盈利提升。当前我国股市环境,无疑是处于政策底到盈利底的转变过程当中,且基本可以判断市场底已经出现在9月底。也就是说,在盈利底出现之前,当前还是处于拔估值阶段。而从过去的牛市周期看,最终走出主升行情,基本面的转正回升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后续盈利底出现,我们可以期待股市进入业绩提升的主升行情。盈利的底部,一方面需要看AI进展能否实质带动企业盈利提升,另外也要观察宏观政策发力下顺周期行业是否迎来基本面拐点。
港股和A股还能涨多久?
港股和A股当前来看估值已经有了较大提升,后续走势将取决于宏观经济的修复情况,如果能尽快看到盈利底,那么牛市有望从“政策牛”、“科技牛”转向全面的“盈利牛”。
· 金融周期和技术进步的基本面趋势还会延续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说,前面提到的两大转变因素:金融周期和技术进步,都是偏中长期的趋势。一旦我们确定了趋势发生反转,那么就会维持一段时间。前面已经提到,金融周期大概维持3~5年。出于宏观经济的压力、海外降息周期的有利条件,我国未来大概率会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段时间。而AI的进展无疑会是一个更长周期的趋势,从ChatGPT出现的2022年底至今,也才过去2年,随着AI在各行各业加速应用,技术进步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进程也会持续。这是支撑A港股中长期向上的两大基本面因素。
· 国内经济和地缘政治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我们也需要看到其他方面的不确定性,从达里奥5力模型来说,主要是国内经济秩序和地缘政治。首先是国内经济秩序,主要看消费能否支撑起宏观经济增速。此前我国的经济刺激政策都是以供给侧为主,在以房地产和投资为主要经济支撑的阶段,这样的政策可以起到较好的逆周期调节功能。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需要扛起大旗。一方面需要看政策的效果,另一方面消费基本上取决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需要持续观察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是否有提升。其次,地缘政治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 短期内估值已经修复较多,港股部分科技资产和A股中小盘股存在超涨风险
经过今年的快速上涨,港股估值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在科技板块,部分资产存在一定的超涨风险。截至3月20日,恒生科技指数的彭博一致预期2025年市盈率已经来到了26.7倍,而随着美股的调整,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纳斯达克指数的24.9倍。A股中小盘股上涨较多,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的彭博一致预期2025年市盈率也已经达到了24.1倍和27.9倍的高位。
以代表性个股来看,截至3月20日,美股的苹果彭博一致预期2025年市盈率为28.5倍,而港股的小米已经达到38.4倍。不过也有些资产仍然比较便宜。比如港股的阿里巴巴,彭博一致预期2025年市盈率为13.5倍,仍低于美股亚马逊的26.9倍。整个市场来看,恒生指数的彭博一致预期2025年市盈率为11.9倍,沪深300为15.4倍,仍低于标普500的21倍。当然,这只是简单的比较估值倍数,具体还要对ROE、增速等情况进行对比。
· 外资配置型资金有加仓空间
从资金流的角度看,春节至今的港股和A股行情,主要还是本土投资者参与,外资有部分对冲基金有所参与,但大部分纯多头的配置盘外资仍没有回来,对于中国市场的配置仍然是低配状态。如果这部分配置型外资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那么对于后市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美股为何下跌?
近期美股的调整源于对经济衰退、政策不确定性以及美国相对优势弱化的担忧,而“贵”是前提。
· 大跌的导火索可能是特朗普政策可能引发经济衰退或滞胀风险,甚至营造了“美国需要一场衰退”的宏观叙事
特朗普政府重要官员在采访中都承认短期经济面临压力,同时试图甩锅给拜登政府。比如特朗普本人在媒体采访中未否认经济衰退风险,强调当前为“转型期”。财政部长贝森特则将经济疲软归为从政府支出向私人部门调整的“排毒期”。考虑到特朗普希望减少财政赤字,通过引发衰退→降低利率→减少后续发债成本,这一宏观叙事似乎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条。
· 在政策前景高度不确定性且影响偏负面的背景下,市场对特朗普政府的“长期乐观”并不买账
特朗普政策框架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关税和减税刺激经济、重塑全球供应链。然而现实中,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疲软与财政政策的保守转向,叠加关税政策反复、盟友关系的紧张化,使得政策的执行效果充满变数。疲软的经济数据与保守的财政政策相悖于特朗普政府“经济起飞”的预期,而关税措施和支出削减若叠加生效,可能进一步抑制增长,市场对长期乐观的信心因此动摇。
· 年初以来,DeepSeek、德国财政、俄乌等事件变化,美国相对其他市场的优势明显弱化,美国例外论的根基已经动摇
DeepSeek事件的持续发酵对中国科技股价值重估的助推效应显著,不仅冲击了美国科技股的估值逻辑,更让市场重新审视美国在科技领域的技术霸权。与此同时,欧元区经济复苏预期的增强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的相对吸引力。德国财政扩张预期升温+俄乌局势出现缓和迹象共同推动了欧元区经济复苏预期的上修。相比之下,美国经济走弱、通胀压力犹存以及债务上限问题等内忧外患,增长动能走弱的趋势愈发明显。随着美国经济和市场的护城河被逐步侵蚀,市场对其长期增长的信心走弱,导致美国资产对资金的吸引力相应下降。
· 美股波动控制资金去杠杆+CTA等趋势资金转向空头,市场深度也大幅下降,进一步放大了波动
年初以来,随着市场波动加剧+持续调整,波动率控制类资金去杠杆+CTA资金从多头转为净空头头寸,抛售压力显著增加。同时,美股市场流动性也在快速下降,叠加机构投资者止损盘的触发,导致下跌过程中波动被进一步放大。近期恐慌指数VIX的飙升反映了市场对尾部风险的担忧,资金避险情绪的升温。在缺乏明确利好催化剂的情况下,资金流向的逆转可能加剧市场的短期下行压力。
美股未来走势?
虽然经济数据走弱,但美国发生实质衰退的概率仍不高,短期美股已经调整到了有一定吸引力的水平,但是政策前景仍有不确定性+科技优势不再+估值仍不便宜+全球资金流出,短期或仍有较大波动。
· 美国发生实质衰退的概率不高
美国基本面环比动能有明显放缓,但一定程度是受短期进口、季节性因素影响,同比读数来看依然稳健。美国一季度GDP可能偏低,但主要是受到大量进口、尤其是黄金进口的影响。同比来看,1月美国服务和商品消费同比增速分别为2.9%和3.2%,整体并不弱。不过如果放任美股下跌,最终导致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不排除最终引发衰退风险。
· 本轮回调后,市场预期修正已经在得以体现,美股估值有所下修
截至3月14日,标普/纳指的最大回撤分别达到9.9%/13.17%,均为2024年8月以来新高。标普隐含波动率VIX一度升至28,创2024年8月以来新高,而恐贪指数跌至15,甚至已经低于2024年8月的低点,表明市场情绪已经达到极度恐慌的状态。
· 关注Trump put和Fed put的前景,能否为市场提供支撑
此前投资普遍预期在美股回调时,特朗普政府和美联储都会在不同程度给予支持,分别被称为是Trump put和Fed put。目前来看,通胀读数仍偏高+后续面临关税风险+经济数据并未实质性走弱,美联储可能短期难有明显转向。特朗普对外宣称“不关注股市”,不过我们认为商人思维仍是其“底色”,财长贝森特更是熟稔市场逻辑,在美股大幅调整后,不排除会在关税等政策上有所缓和,以安抚市场情绪。
· 全球投资者有再平衡的趋势
全球市场来看,下跌后的美股仍称不上“便宜”,多极化格局+政策高度不确定性下,相比过去几年的聚焦美股七巨头,多元化和分散化投资或受到更多欢迎。截至3月20日,标普500的彭博一致预期2025年市盈率为21倍,仍高于德国DAX指数的15.4倍、日经225指数的19.3倍。特朗普政府不愿免费提供军事保护伞+希望大幅降低美国对外逆差,可能动摇全球美元体系的基石,未来全球格局或进一步向多极化发展。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截止日期:20250320
基金怎么配?
综合以上分析,海外政治经济环境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股短期恐仍有波动,国内方面A股和港股指数层面估值已经有所修复,接下来很大程度要看宏观经济修复情况,不过国内处于政策底往盈利底转变的过程仍然不变,同时AI的技术进步还有很大的空间。
因此,在基金投资上,一方面我们建议关注投资于A股和港股的成长型基金,另一方面我们建议关注全球多元化、多资产配置的产品,包括全球配置宝等。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提醒:
本文版权为好买财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