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5年了。随着我国私募业的发展,不少成立较早的私募基金已有超过五年的业绩历史了。我们将短期的繁华与荣耀一一略过,这些私募老将的长期表现如何?其中的佼佼者究竟采用了怎样的投资策略并具有哪些共性?
私募略胜公募,均大幅跑赢指数
从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这60月里,沪指从1849点上冲到3478点,最终收在2116点,5年时间仅上涨16%。但同期,公募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为56%,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为66%。总体看,私募基金在大幅战胜了市场的同时也略胜公募一筹。
如果比较近期各阶段的收益表现,虽然私募近一年和近两年平均收益略低于公募,但在2011-2013这三年的时间里表现却好于公募。为什么私募在中长期里会优于公募呢?道理很简单,下行控制的好。虽然偏股型公募在近一年和近两年收益分别为16%和21%,但是一旦加上2011年计算近三年收益就变成了负7.9%。这是因为2011年这一年上证综指下跌了22%,234只公募股票型基金全军覆没,平均亏损25%,而私募当年却有相对不错的表现。泽熙、展博和星石这些注重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都在2011年规避了下跌甚至取得了一定的正收益。所谓“复利创造奇迹”,关键点是要避免较大的回撤。
五年期私募基金榜单
细数2009~2013年五年期收益率前十的私募基金产品,排名第一的海洋之星1号是东方证券的资管产品,排名第二的是厦门普尔旗下的首只阳光私募产品。回头看这些在过去五年表现优异的基金,尽管投资策略不尽相同,但结合好买财富对他们多年的持续跟踪和调研,发现这些基金经理的共同特点都是科班出生、投资经验丰富、能够在市场的震荡和变化中始终秉持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计算终止日为2013年12月30日。注:普尔一号与扬子二号有过分红。
例如,重阳的掌门人裘国根是中国的第一代证券从业人员,在投资方法上兼顾估值与成长,擅长以“萝卜价格买人参”。不追逐短期高估值的热点股,而更倾向于通过深入的研究提前布局。选股时,更为注重股票的流动性,持股上偏向于蓝筹股,仓位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持股适度分散。
扬子二号基金经理陈家琳,是第一代外资券商的研究员,创业前是最优秀的QFII基金经理,20多年的从业经验,在选股时基于基本面驱动,重视调研,关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业务发展方向和估值水平,买入股票前往往经过长期跟踪,持股周期也较长。旗下管理的产品的特点是风格稳健,能准确地把握结构性行情,中长期表现远超指数。
淡水泉的赵军,嘉实基金创业初期的得力干将之一,以始终坚持逆向投资的理念和方法而闻名,善于通过深入调研来提前布局未来有潜力的优质企业。由于淡水泉仓位通常位于较高水平,持股周期较长,所以基金净值短期可能波动较大,但长期来看旗下基金产品为投资者创造了持续可靠的超额回报。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一只基金需要经受住牛市、熊市、震荡市等诸多淬炼,才能成长为能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的值得信赖的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不能仅看过去半年或是一年的业绩,更要兼顾中长期业绩的表现。潮起潮落,能够最终留在沙滩上的金子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