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引爆了基金业对互联网金融的想象,“宝”类产品方兴未艾。互联网巨头纷纷向基金领域扩展,淘宝来了,百度来了,腾讯来了,京东来了……基金业的互联网革命如火如荼。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基金的下一站,将呈现什么样的景象?
基金天然适合互联网
我本人与互联网基金渊源深厚。1998年进入基金这个行业时,我曾任华安基金研究部的主管,1999年就在内部成立了“互联网研究小组”,加我5个研究员,算是国内最早的互联网研究团队了;当年那轮“5.19”行情当中,华安在互联网概念股方面为投资人创造了几十亿回报。2003华安推出了“华安特快”、“银基通”,实现了在华安网站上在线购买基金,也是业内的第一家。
基金是特殊的虚拟产品,购买时根本不需要物流,具有标准化、可复制性,所以天然适应互联网的生存方式。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现在买基金,更多的人不会去到银行柜面,第一个行为会是去网上搜索、比较,最后在网上完成下单。互联网给基金业带来的益处包括:其一,服务的便捷化。在传统服务体系得不到服务的人群,通过互联网可触及到。其二,客户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互联网的介入,减少了基金产品与客户之间的中间环节,交易费用一般是传统的40%。其三,产品创设上更加满足投资者个性化的长尾需求。经过这些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投资者的金融消费行为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货币基金只是急先锋
目前互联网基金是比较初级的,其表现形式,是以货币型基金为主导和先锋。货币型基金简单明了,亏损概率极小,外部环境又很适合其大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这一进程中,活期储蓄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相差可以达到10-20倍,从国外的相似情形来看,利率市场化的初期阶段往往伴随着货币型基金的飞速发展,呈现明显的活期存款替代效应。从这一角度来看,与其说互联网成就了“宝”类产品,不如说是中国的利率非市场化的成就。
不过,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以野蛮人的面目出现,对货币基金的宣传以高收益为主导,一些甚至不惜游走于监管的红线。这种方式短期有效,长期却有较大的隐患,不能持久,美国Paypal版余额宝基金的清盘便是前车之鉴。根据公布完的公募基金三季报显示,1606只开放式基金总份额为26856.5亿份,较二季末相比,净申购比例只有0.17%,规模的增长主要来自货币基金,其它类型的基金均遭遇不同程度缩水。余额宝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公募基金整体踌躇不进的现实,也没有说明互联网基金整体取得了突破。“宝”类产品,仅是互联网基金时代的一个甜点而已,离正式的大餐还很远。
互联网基金的未来
股票型基金的复杂性,如何能在互联网上“简单”呈现是一个难题。同样在淘宝的平台上,基于货币基金的余额宝可以畅销,而基金超市却门可罗雀。对于实体商品而言,什么是好的,比较容易确定。对于基金而言,什么是好的,似乎比较难。上个月、上一年最赚钱的基金就是最好的吗?不一定。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是股票型基金与实体物品相比最大的不同。互联网思维有很多,但未必适合于金融,未必适用于基金。比如,以“好评”、“挖一下”、“踩一脚”为代表的互联网体验式营销,大意是,“我用过,不错,大家也试一下。”但是,在基金上,彼时人气越旺的,热度最高的,几乎也是后来伤人越深的。2007年基金比例配售的狂热,留下了一地鸡毛,让人记忆犹新。
我们或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在互联网上实现复杂的股票型或债券型基金产品的销售。尽管如此,对于未来基金业的互联网走向,我们依然可以有三个猜想:其一,“自金融”,大众化的定制产品出现。网络的互动性,与客户接触的便利性,使其成为可能,基金业可能呈现长尾的特点;其二,传统大而全基金公司的消逝。基金销售日益平台化后,基金公司将更着重于投资,外包其它服务是减轻成本的必然选择。未来有些公司会专注于股票型基金,有的则专长于债券基金。其三,财富管理机构的顾问价值凸显,投资者将面对海量的产品信息,如何帮助客户进行有序的挑选,将是财富管理机构面临的巨大机会和挑战。